无奈之下,邯郸府不得不启用备用方案,将几乎所有衙役全数派出,并在紧急请求赵启麾下军士的帮助——衙役宣讲而军士维护秩序。
然而这一切,在热切的邯郸百姓面前依然显得不太充分,甚至有些无力。
“真的吗?以后生娃不用丁税了吗?”
“一亩地收多少税啊!”
“吾家能分到多少土地啊!”
人们纷纷抛出自己关切的问题,四面八方的询问,七嘴八舌的话语,直将宣讲的衙役们给淹没了。
好在,人群中还有“高人”(不排除是暗影卫的可能。)将宣讲的衙役带到了茶铺中,不由分说将衙役推上了桌子。这才让衙役稍稍缓口气。
“一个个来!”衙役努力地嘶吼着。
站在高处的他终于凭借着地利的优势压制住了汹汹的人群。而赵启的军士的及时赶到,也终于让宣讲有序了起来。
只是苦了茶铺的老板,生意是没得做了,就怕一群“凶人”一个不小心将自己的茶铺给拆了。不过随即赶到的军士,很快让老板转悲为喜,一排刀币拍在了老板手中,什长霸气地说道:“今天全场由衙门买单!”
很快,有样学样的,各个高门的府邸前,酒肆茶楼之中,甚至在路边的摊位上,处处有着宣讲衙役的身影!
而随着新政通过,新年的第一次朝会也在“一片祥和”中落下了帷幕。
赵括带着内阁三人,趁着阳光尚好,登上了宫楼,俯瞰全城!但见全城热闹如同除夕一般,三三两两聚拢一起,不时还爆发出热烈的叫好之声。
赵括心情一片大好!
而一旁的平原君却有些心事重重的样子。
终于在沉寂了一会儿后,平原君还是忍不住开口说道:“我王!今日虽然我王凭借蛮力暂时地压服了群臣,然观其形状,恐仍是口服心不服,或将为难新政之推行者。我王不可不察,不可不早做打算也!”
“怎么打算?把他们全给杀了吗?”赵括回过头,颇有些不以为意地笑着对平原君说道。
一句话将平原君噎得够呛,半天不知如何回话。
好在一旁的赵禹接口说道:“禀我王,平原君之意者,是否我们可以先行进行吏治改革,将田亩之策缓上一缓!”
平原君闻言也是稍稍点头表示同意。
赵括听后眉头微皱,眼见着平原君也点头同意,心中更是不快了!怎的,战斗还未打响,自己这边两位高级将领就心生退意了,这可不行!
随即压制住心中的不快,对另一旁的吕不韦问道:“爱卿乃是田亩策的执行者,爱卿以为两位阁老所言如何?”
“禀我王!”吕不韦稍作沉吟,似在思量如何回应,随即微微一礼说道:“微臣以为:两位阁老之言确为老成谋国之言也!此策也为稳妥之策也。
循序渐进,先行推行不怎么被抵制的官制及爵位之变革,以缓和与门阀、宗族及众臣间的关系,同时也可使其人等麻痹大意。
而吾等正可趁此变革为契机,大举整饬吏治,加强中央集权。待权柄收拢,再行田亩之二策,则水到而渠成者也!”
赵括闻言眉头皱得更深了!怎么的,旁人也就算了,你吕不韦可是寡人一手提拔起来的,怎么还跟自己唱反调呢?说得倒是不错,看是逻辑缜密,可实际上却处处是漏洞。
首先是整饬吏治,无非去贪而已。一则贪官如黄河之沙、不可胜数,又如旷原上野草、火烧不尽春风又生,整饬到何等地步是个头焉?二则贪官不一定反对新政,而廉官也不一定就支持新政,整饬一番倒可能整出更多的政敌出来。
其次是中央集权。在此战国时代,文字之传承皆在门阀、氏族手中,也就是说即便再怎样加强集权,下面的传话、办事之人终究绕不过门阀、氏族,根本无法到达如唐明之集权也。除非自己把纸张和印刷术搬出来,再等上十几年,行科举之制。
但,可能吗?不可能的,无论秦国还是六国的门阀、氏族都不会给你这个机会的。
可以说,自己趁着打败燕国、挫败虞信阴谋之际,威信也好、权势也罢已经到达了一个顶峰,无论军心、民心甚至大多数的朝臣都是站在自己身边的。
若是拖下去,恐怕权柄不仅不能进一步收拢,还有可能随着新政的推行而下降。
这些似乎有些显而易见的问题,难道鼎鼎大名的吕不韦会不知焉?
赵括有些疑惑,更有些愤怒地看向吕不韦。而与之对应的便是平原君与赵禹两位阁臣的喜笑颜开。随即,齐齐地望向了赵括,那意思是:三比一,大王你总该考虑考虑了吧!
吕不韦面对赵括质疑的目光,倒也不急,缓缓地又是一礼,继续说道:“然!”
话音刚落,平原君与赵禹两位阁臣心中便是一紧。
而赵括心中却有些明白了:欲扬先抑,两不得罪,有点东西!
“当此大争之世!吾等并无太多时间行此稳妥之策矣。整饬吏治三、五年,收拢权柄又三、五年,推行田亩之策又需几年哉?推行之后又需几年方可见效?见效后又需几年方能赶上秦国耶?
秦国不会给吾等如此多的时间,其余诸国也无法为吾等争取如此多的时间。
明年至多后年,秦国必然大举入侵河内郡。取河内后,秦或南下周王畿而问九鼎,或西向而会猎韩魏联军于魏都大梁之地,再南的楚国自鄢郢之战后,只能偏居吴越之地,燕齐更不必说了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喜欢我是赵括,人在长平请大家收藏:(www.qingdouwx.com)我是赵括,人在长平新青豆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